
品格教育起創會
品格教育已逐漸受重視,說到培養學生人品,包括父母,社會領導人和教育學者開始發現傳統教育的不足。同時,政治、社會以及宗教領導者也發覺到若要達成真正的世界和平,我們必須培養擁有好品格的社會中堅份子。受到這些觀念的影響,大家開始關注兒童和青少年的品格教育。
有大量的課程計畫可以選擇,但是都有其優缺點。在評估審核這些多元的教材同時,為了要做出一套標準課程---即使國家文化不同,也能方便教學。本著這樣的信念,成立了「品格教育起創會」。
發現自我系列集合了國際教育學者和作者。一開始版本是俄國的「我和我的世界」以及英文版的「我的人生旅程」,由國際教育基金會所發行,目的是推行教育上的道德價值觀。出版品已譯成數國語言並發行。這一系列內容是由學生和老師協力完成的。
「品格教育起創會」是多方面來培養品格道德,包括三方面關注學校、家庭和社會。調查顯示當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品格教育才能有效影響學童。
在這個課程,好的家庭創造出好的個體,也使社會活耀,活耀的社會才能組成健全的國家,健全的國家才能成就世界和平。
除此之外,「品格教育起創會」包含了強調「為他人而活」、「利他之愛」價值觀的學習課程。課程中強調的美德包括個人品德表現、承諾、同理心、感恩心、誠實、正直、毅力、尊重、責任感、信任感等。利他之愛—是無私不求條件的愛就是以上所有美德的起源。
品格教育起創會提供參與者機會來達成以下基本的人生目標
1. 蛻變成一個成熟的人。
2. 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和健全的人際關係
3. 對社會有積極貢獻
品格教育起創會及人生目標
A. 什麼是人生目標
人生目標的觀念提供品格教育更廣泛的觀點。它提供了一個理論上的鷹架,包含品格教育中多元的目標和方法,並展現出彼此的關連性。訴諸年輕人的想像力及創意,人生目標的架構可以讓老師清楚表達出為何要做出好的行為規範。道德觀念和目標指引青年去從事有益且有價值的活動。它們提供了品格教育的教學者及學生長遠及有意義的動機。
| 內圈:幼稚園—六年級 人生目標一 | 第二圈:七、八年級 人生目標二 | 外圈:九-十二年級 人生目標三 |
個人品格 | 健康的家庭 | 對社會有所貢獻 | |
幼稚園—六年級 | 作一個孝順的兒子/女兒 | 愛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學習負擔基本的家庭責任。 | 喜愛自己的學校 超越自我,避免過於自負 |
七年級—八年級 | 尊重他人 培養良心道義和誠實的心態 | 當他人的好友 了解兩性教育 面對衝突的解決之道 | 愛我的社區 成為一個好公民 培養自己更有責任感 |
九年級—十二年級 | 學習自我控制 保持童真 | 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健康的友誼 | 愛自己的國家 培養領導力 成為全球公民 |
所有人生目標可以依照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發展,每個年齡層的目標都有一個主要的重心。所以小學生主要焦點放在第一階段的人生目標,搭配一些第二和第三階段的人生目標。這個階段強調的特點是往後接下來人生目標的基礎。
A. 如何在學校實施人生目標
學生從國小到高中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和責任。
小學學童最重要的是成為一個孝順的兒子或女兒,這代表他必須愛他的父母家庭,再來是朋友,最終是較高層次的團體如自己的學校。
到了青少年時期,同儕團體和朋友影響甚鉅。要擁有美好的友情,最基本的是尊重自己和他人,還有坦率對人。在這個年齡層,要學習交朋友,了解自己的定位,無論男女,並且懂得如何為社會奉獻。
最後到高中年齡層,學生需要懂得自我控制,開始了解婚姻並真誠的愛世界上的人。
課程是以螺旋方式貫穿不同年齡層,將當下年齡階層的知識與經驗和更高層次的觀念應用交織結合而成。
B. 如何把人生目標適用於學校中
小學、中學與高中的學生在當們成長當中經歷許多不同的任務與責任。
‧例如一位就讀小學的孩子需要學習成為一位孝順父母的兒子或女兒。這也意味著他要去學習如何愛父母和家人,接著擴大到他的朋友,最後到一個更高的團體或社區中(例如他的學校)。
‧接著,當他們成為十五歲以下的青少年時,他們的同輩團體與朋友變的更具影響力。然而,友誼發展的基礎在於尊敬對方和誠實待人。在此年紀的成長,導向於發展好的友誼和了解身為一個兒子或女兒之角色與性別的自我認同和學習貢獻於更大的團體。
‧最後,高年級學生或十五歲以上的青少年不但需要自我主管與準備婚姻,而且也需要學習真誠的愛別人。
此教材貫穿不同的年齡層,在一個年齡層中去豐富孩子的知識和經驗,以培育更高年齡的觀念和思想。
發現真實自我的後續回響
有許多國家提倡品格教育,《發現真實的我》叢書是所提倡之內容的核心部分。國際教師訓練計畫介紹這部教育課程給其行政人員與教師,並且提供使用指導手冊。下面是教師們對提倡品格教育的一些評論:
- “透過他們精選的故事,讓我方便於幫助學生去建立好的品格”。
- “這些故事可以幫助學生在他們的人生中做出正確的抉擇”。
- “如果這些種子能正確的成長,我們便能收割成果。這樣將會提升我們的社會”。
以下是管理人員與社會工作者的迴響:
- “在這社區理,這是必需學習的課程。身為這部門的代表,我表示深深的感謝”。── Reynold Albert(波那佩州 教育執行長官)
- “這套叢書在品格教育的範疇上刻畫上和平教育與人權教育,我們的期盼是培育好這些泰國的小孩子和年輕人的品格教育並且保護他們免於受到傷害。這套叢書展現了這些功效”。Dr. suthin Nophaket(泰國國家人權委員會 委員;人權保護發展協會 主席)
- “我發現尋找真實的自我是非常具有價值的工具書,通過課程可以觸及年輕人幫助他們在建立道德、責任上做正確的選擇,並且享受充實的人生。這套人格教育的叢書從故事、對話、練習、道德推理、合作學習、寫作、角色扮演當中,去幫助年輕人去發現他們最好的自我。 Dr. Frederick A. Swarts(非政府組織的世界協會 首席秘書助理)
當老師、管理人員與社會工作者稱讚這套叢書的同時,最好的背書者──使用過的學生:
- “我反覆的閱讀有關處理衝突的故事內容,並且我試著運用這些課程內容在我每天的生活中”。
- 一位學生會會長說: “這課程是非常有意義、清楚且可了解的。我發現為何事情會如此而且人們為何做這些事。每個人很幸運能有這次的機會,我相信我所學到的將可以幫助我去趕上我的學校和我自己”。